妖精型股票

2024-05-18 18:29:53

导读那些股市妖精、害人精是怎么坑投资者炒股就是赌-博!2017年2月26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答记者问时这么回应:如果我都告诉你了,你说我下一步还怎么干...

妖精型股票

妖精型股票

那些股市妖精、害人精是怎么坑投资者

炒股就是赌-博!

2017年2月26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答记者问时这么回应:

如果我都告诉你了,你说我下一步还怎么干活?谢谢。

给乱象贴标签

刘士余表示:“我到证监会工作后,花了较长时间来了解资本市场的各种乱象,也感到很震惊。我看到这些乱象,就想找比较简单的、贴切的、大家都能懂的词,来给每一个乱象贴上一个标签,这不是我创造的。“野蛮人”、“妖精”、“害人精”、“大鳄”,这些人的行为往往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制度的擦边球,在资本市场上巧取豪夺,侵蚀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一念之差:“天使”和“魔鬼”

在金融市场上,金钱的诱惑是巨大的。“天使”和“魔鬼”就在一念之差,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家和“金融大鳄”只有半步之遥。

我倡导我们基金行业的机构不要做“野蛮人”、“妖精”、“害人精”;我说“资本大鳄”侵害中小投资者那个账要算的,我讲的都是针对行为。但是,不能因为看到哪种行为就推定是某个人干的,这中间有很长的距离。发现行为的蛛丝马迹,要通过调查分析才能找到人。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妙语如珠:

2016年12月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对股市上举牌行为的态度,“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2017年1月5日,《调研指导稽查执法工作座谈交流》,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

让证监会主席“开了眼”的资本市场乱象

“资本市场对“老鼠仓”说不,“逮鼠防狼”加大整饬力度。

什么是老鼠仓?

老鼠仓(Rat Trading)是一种无良经纪对客户不忠的"食价"做法。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1、证券基金行业内幕交易、“老鼠仓”时有发生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老鼠仓案件:原易方达基金副总、与王亚伟齐名的明星基金经理陈志民,此案涉及利用掌握未公开信息,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交易活动,其买卖股票数量达87只、成交金额达1884084756.25元、非法获利数额达28260587.27元。

2、老鼠仓”案件从传统的基金、券商向银行、保险蔓延。

2015年

中国人寿资管股票投资部前副总经理欧海韬,涉案金额9.36亿元,非法获利所得1594万元;

国寿资管股票投资部前总经理邓瑞祥老鼠仓案涉案金额为6.97亿元;国寿资管原投资经理张颢涉案金额为8.42亿元。

2016年

保监会因浙商财险前员工涉嫌老鼠仓暂停其股票投资能力备案。

2016年9月

一起保险公司涉案金额1.2亿元的“老鼠仓”案,被上海警方破获,潜逃至境外半年多的犯罪嫌疑人被劝返。

“除了“逮鼠打狼”还要挑战大鳄!

资本大鳄收割散户,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了一种奇怪的生态。而“资本大鳄”体量惊人,性情凶猛。这些大鳄不断挑战法律底线,通过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手段谋取不义之财。极个别的还敢于向监管层叫板。

案例

*逮住徐翔这个独狼: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他和王巍、竺勇三人操纵13家公司,动用400余亿元资金操纵上述股票股价,获利约几十亿元正等候司法的制裁。

*此外,市场操纵违法案件中,曾被称为“不亚于徐翔”的“大鳄”黄信铭操纵“首旅酒店”等股票,被证监会罚没金额超过5亿元,但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归案。

*另一位神秘低调的“大鳄”任良成操纵“龙洲股份”等股票,被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

*躲在风头无限的超级牛散沈付兴背后的瞿明淑,操纵“恒源煤电”等股票被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

*另外一位“游资大佬”肖海东操纵“通光线缆”等股票罚没金额在千万元以上。

刘士余指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稽查执法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市场的黄鼠狼多、资本大鳄也不少,查的案件越多、处罚的越重才能说明证监会是资本市场的守护神,是忠诚卫士,既要逮鼠打狼还要敢于挑战大鳄,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允许任何人呼风唤雨,兴风作浪,随心所欲。

再次为野蛮人的“强盗式收购”敲响警钟

案例:万科股权之争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万科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第一股东从华润变成宝能,恒大变成了第三大股东,万科成为多方控股的公司。究竟谁将入主万科?12月18日,万科一纸公告宣布与深铁联姻的失败,加上恒大表态不会入主万科、宝能系谋求退出的传闻,万科股权之争的走向逐渐清晰。随着2017年3月万科董事会换届选举日期即将到来,此事或许该到彻底解决的时间。

今年2月22日,保监会项掌门再撂狠话:“保险市场就必须遵守保险监管的规矩,就必须承担保险业对社会、对实体经济、对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否则我们就要坚决把它驱逐出保险业。”“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更不容许保险被金融大鳄所借道和藏身”。

“资本市场“黑嘴”牟利

第一种黑嘴

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分析师,网上的各种所谓评论,电视里侃侃而谈的预测,同时,一些媒体、自媒体为了博眼球,也经常客串“黑嘴”的角色。

第二种黑嘴

利用自身影响力,以“先买入股票,再推荐股票,后卖出股票”的行为模式谋求获利。

案例

*证监会披露的一起荐股“黑嘴”案件,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8月25日期间,国开证券经纪人朱炜明在“谈股论金”栏目中通过明示股票名称或描述股票特征的方法,公开评价、推介“利源精制”、“万马股份”等10只股票,并在公开荐股前先行买入,公开荐股后的三个交易日内卖出。朱炜明作为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先行建仓买入后仅公开荐股的两项行为均违反证券法规定,不被处以罚款,同时还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一位著名黑嘴,北京首放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个人在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际,通过“先行买入证券、后向公众推荐、再卖出证券”的手法操纵市场,并非法获利。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他通过上述手法交易操作了55次,买卖38只股票或权证,累计获利超过1.25亿元。此种手法,并不少见。

刘士余2月10日在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指出,证监会重视政策预期管理,注重与社会各界、媒体的沟通,针对问题及时有回应,去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47场,处理了一批证券公司、分析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行为,今年这块还要加强。

刘士余指出,好的政策都被“黑哨”给吹歪了,一些券商的经济学家明目张胆的胡说八道,要加强对“黑哨”的处罚力度。

不正常举牌、险资举牌,被视为“野蛮人入侵”

"举牌"收购: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机构大户操纵股价,《证券法》规定,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业内称之为"举牌"。

险资举牌:保险公司投资某些上市公司,所谓险资,指的是保险行业的公司筹集的资金。险资举牌比如安邦保险举牌万科、民生银行,应当披露安邦保险公司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资金来源。

据了解2016年,A股市场上举牌次数达一百多次,其中,险资举牌近20次。

在众多险资中,最受瞩目的要数恒大人寿:举牌万科A、廊坊发展和梅雁吉祥,还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接近举牌线。其他因举牌而备受关注的险资,还有国华人寿(举牌长江证券、天辰股份);百年人寿(举牌万丰奥威、胜利精密);安邦资产(举牌中国建筑);前海人寿(11月底增持格力电器股票至4.13%,临近举牌线)等。这些资纷纷强势入局,被视为“野蛮人”入侵。

严打不正常举牌、借壳上市(套利)

2017年2月24日、25日,保监会连续甩出两张王,对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其中,前海人寿前董事长姚振华撤销任职资格以及10年禁入保险业,6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被处警告和10万元罚款。恒大人寿被限制股票投资1年,部分责任人被禁止进入保险业。

借壳上市案例

2016年3月21日,上证所发布公告,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由于情形极为严重,且不具备恢复上市条件,决定*ST博元终止上市,成为我国A股历史上强制退市的第一股。

今年7月,因欺诈发行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欣泰电气被强制退市,交易所同时宣布欣泰电气退市后将不得重新上市。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

监管部门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乱象的监管,对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和欺诈发行主体及相关中介机构依法从严处罚有效震慑了资本市场违法行为。

监管思路:“牢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坚持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同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市场需求,努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2月26日答记者问时也表示: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监管,如果说还有第二任务,也是监管,第三任务还是监管。这一点不能含糊、不能动摇。通过监管,也就是我们说的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才能维护住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没有“三公”原则就谈不上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没有“三公”的市场秩序,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有效保护。

恒大地产股票

恒大股票继续暴跌。截至发稿,中国恒大跌1417%,恒大汽车跌235%,恒大地产跌935%,恒腾网络跌1121%。据读创财经数据显示,恒大股价今年以来最大跌幅超过87%,恒大汽车最大跌幅超过96%,恒大地产最大跌幅超过80%,而恒腾网络最大跌幅已超过93%。四只股票的最高市值一度高达13185亿港元,但现在仅约1230亿港元。市值蒸发近12万亿港元(折合近1万亿人民币),市值缩水90%以上。

1、恒大方面为了化解风险,恒大正在使出浑身解数。12月6日,中国恒大在港交所公告,考虑到集团目前面临的经营上和财务上的挑战,该公司董事会决议设立中国恒大集团风险化解委员会,许家印出任风险化解委员会主席。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风险化解委员会其他成员背景多样,除了恒大现任高管许家印和潘大年,其他委员均来自其他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士,成员企业类型包括:广东省属国资粤海控股、广州市属企业越秀集团、深耕不良资产主业的中国信达、以及专业中介机构国信证券和专业律所。

2、此前12月3日晚间,恒大发布一笔26亿美元担保义务可能无法履行担保责任公告。随即,广东省政府连夜约谈许家印。为了有效化解风险,广东省政府同意向恒大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12月6日,中国恒大收于181港元/股,下跌1956%,创下2013年以来收盘价新低;恒大物业收于346港元/股,下跌521%;恒大汽车收于304港元/股,下跌703%。设立风险化解委员会,许家印任主席12月6日,中国恒大集团公告称,考虑到集团目前面临的经营上和财务上的挑战,公司董事会决议设立中国恒大集团风险化解委员会。

3、恒大风险化解委员会成员具体包括:董事会主席及公司执行董事许家印、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鸿、恒大财务总监及公司执行董事潘大荣、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立民、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资本运营官李锋、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规总监陈勇、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郝瀚。

利空兑现,恒大暴雷,到底发生了什么?

马云现在不在乎钱的损失,他更需要的是和恒大一起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毕竟足球圈在国内还是有很大的受众群的,这也正是马云需要的。

恒大的亏损自然有办法填补

马云现在的财富来源太多了。除了阿里巨大的股份分红,他还有其他领域的投资收益。马云之所以投资恒大,一方面是希望在阿里薄弱的运动场上建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扩大社交圈的一种手段。毕竟恒大最大股东许家印也是金融界大佬之一。

恒大的亏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这部分亏损对马云来说不算什么。他有其他资金来源来弥补这部分损失。他真正需要的是恒大的曝光率,恒大在亚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影响,他自然可以从其他领域赚更多的钱。

马云的目的是在多个领域布局产业

众所周知,商业领域从来不以企业净利润为标准。恒大俱乐部这几年收获颇多,不仅夺得亚冠,在其他洲际赛事和中超都是顶级球队。有了这些头衔,恒大目前的市值已经达到200亿左右。只要恒大能够继续发展壮大在足球领域的影响力,甚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其市值就会越来越大。

马云现在的想法显然是离职后不做闲人。他肯定希望自己能涉足很多领域,在中国的商界有更广阔的话语权,足球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如果马云真的想赚钱,现在卖掉恒大的股份就足以套现大量现金,但这不是马云现在追求的。他们本身资产多,现金多,所以他们的投资,也已经超出一般生意人的眼界,更多的是长远布局。具体来说,淘宝投资恒大足球俱乐部,用两种算账的角度来说,都是划算的。

一般来说,一个马云级别的商业巨头,绝不会只看单笔投资的直接财务回报,而是从全局考虑整体效益和影响,这才是恒大对他的真正价值。

恒大 11天浮亏 1387亿,谁能笑到最后

利空兑现,恒大暴雷,到底发生了什么?据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书显示,中国恒大遭到银行申请财产冻结,广发银行请求冻结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32亿人民币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最终导致了出现以上的那种情况,使得恒大的股票出现暴雷,这对很大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最终恒大回应将对宜兴支行提起诉讼以保证兹省的权益。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书一出,恒大的财产被查封以及冻结之后,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空,市场一片哗然,虽然恒大作出回应要对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的行为,将依法起诉。但是这一回应,并未影响投资者用脚投票,对恒大系采取了砸盘式抛售,即使是这样,中国恒大的股票还是在跌,到今日为止,中国恒大在港股今日股价最低达812元,对比上个开盘日跌幅超过205%,由此可见这次风波对恒大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与这个地产公司大暴雷的时代,受此影响,很多的地产公司的股票都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恒大集团,这种情况使得恒大现如今的股市股价一直在暴跌,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近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在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势头,从限购令,金融去杠杆,再到去年颁布的房地产三条红线,无一预示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更加严格,房地产融资渠道一落千丈,国内地产公司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

利空兑现,恒大暴雷,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因为恒大遭受到了银行申请财产冻结,使得恒大的股票出现暴雷。

你如何看待恒大汽车市值蒸发6000亿这件事?

在险资高调现身股市后,一场监管风暴劈头盖脸砸向万能险。而这远未结束,知名投行高盛高华近期发布看空万科A的研究报告。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测算,截至12月8日,恒大11月18日-11月29日的增持的5098亿股已浮亏约1387亿元。

这将激进的险资举牌再次捧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业内指出,在这场残酷斗争和博弈中,部分激进险企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而这或意味着诸如王石、董明珠等或能笑到最后?

恒大人寿10天浮亏约1387亿元

昨天惊动资本市场的,来自于高盛高华的一份研报。

根据研报,对万科维持“卖出”评级,12个月目标价165元/股。给出这一目标价的理由是,万科A估值远高于正常水平。而这一定程度上是7月底以来恒大增持万科A股份至1407%所致。

万科A当前估值远高于2010年以来历史区间的1个标准差(相对于2016年年底预期净资产价值溢价8%,对应139倍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和25倍的2016年预期市净率),且相对于A股同业(相对净资产价值折让22%,市盈率116倍,市净率20倍)存在大幅溢价。

研报指出,其股价已远远超出了通过合理的资本配置可实现的净资产价值扩张潜力,当前股价已计入了加杠杆进行净资产价值扩张的潜力。

这意味着,从12月8日收盘价该股还有超过30%的下跌空间。

受此影响,万科A进一步走弱,12月8日收盘报收2474元,下跌159%。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万科A股价低迷,相对于11月18日的短期最高价29元/股,已经有近15%的跌幅。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相比宝能系较早买入万科,后期进入的恒大则面临部分资金被套的窘境。

11月30日,万科A公告的恒大最近一笔增持发生在11月18日-11月29日,其通过附属公司在市场上及大宗交易收购共计5098亿股万科A,收购总代价为1401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计算,该部分增持平均价格达到了2746元/股。12月8日的收盘价较这一平均价格跌272元/股,跌幅99%。

也就是说,截至12月8日,恒大11月18日-11月29日的增持的5098亿股已经浮亏约1387亿元。

恒大人寿三季度现金流出3127亿元

在保险机构中,万能险遭遇严厉监管,举牌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保监会数据显示,1-10月恒大人寿规模保费413亿元中,90%为万能险。

在最近保监会通报的万能险整改举措里,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业内指出,对万能险的监管政策或还将继续升级,个别险企的流动性问题也将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上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以严厉措辞怒斥举牌野蛮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

恒大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恒大人寿在第三季度亏损96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193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797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753%。截至9月底,恒大人寿的净资产达到11062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恒大人寿在前三季度的净现金流为负值,共净流出3127亿元,其中业务现金流为正数、投资现金流为负数。

恒大人寿公告表示,第三季度公司净现金流为负值,主要是考虑到整体金融市场形势和资产配置计划,在二季度末可投资金额较充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资产的投资与配置,故三季度的投资现金流出较二季度增加幅度较大,导致三季度净现金流为负,并非表示公司出现流动性缺口。恒大人寿称,公司整体流动性仍然充裕,9月底账面剩余资金373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净现金流29亿元。

为了使公司能够应对极端压力下的流动性需求,恒大人寿已经采取两大措施:保证总资产收益的要求下,配置了大量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货币基金、短期存款等;为了丰富公司的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计划发行次级债。

截至三季报数据,恒大人寿共持有10只个股,其中梅雁吉祥已确定在抛售后由恒大集团其他子公司接手,剩余9只个股中有5只在卖出后再次买入,恒大人寿最新持股数量和市值不能确定。如纯以三季报持股数据估算,恒大人寿的持股市值不超过30亿元。

激进险企或存现金流压力

对高度倚重万能险的险企来说,掐断万能险就像掐住血液动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保费结构,后续面临的或就是流动性压力,多家机构分析师也不约而同地关注个别险企的流动性压力。

海通证券一份研报认为,2016年以来,保监会已密集出台了限制和规范万能险的系列政策,有效控制了万能险的无序增长,减弱了部分保险公司的举牌能力。不过,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将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举牌行为或将进一步被抑制。

由于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来源是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业务,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显著降低了中小保险公司高负债成本的新增保费。且根据两大《通知》的规定,2017年4月1日前,中小保险公司大部分不满足规定的产品均需停售。此外,偿二代下,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部分公司已逼近100%的监管线。

国信证券曾发研报称,不同于成熟市场,国内万能险更为侧重于理财性质,且刚性兑付的金融环境放大了居民对万能险的需求,部分替代了理财产品的功能,目前国内万能险结算利率仍高达4%-6%,加上管理费用以及渠道费用,保单负债真实成本其实更高。

万能险监管一再升级,考验资产驱动型险企的流动性。资产驱动型险企流动性对新单销售、退保率和具备现金流基础的投资收益等3个因素较为敏感,由于举牌上市公司所得股权按权益法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若上市公司不分红,则只能带来账面投资收益,并无实际现金流支撑。目前,激进型险企万能险占比在80%-100%之间,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次监管趋严将使激进型险企流动性面临较大压力。

华宝证券研报则认为,期限短高流动性的万能险产品,带有很强的“投机”性质,如果此类产品占比过高容易引发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同时和保险的保障价值相违背,势必不会长久,如果投资端出现较大的波动加之退保压力加大,部分公司特别是投资行为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或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举牌或进一步被抑制,王石将笑到最后?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证监会和保监会相继释放从严监管的信号,为稳定国内金融环境,保证保险资金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者,防范资产负债错配、流动性风险,针对险资举牌、杠杆收购的监管将持续加强。加上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二级市场举牌行为或进一步被抑制。

一位中小险企负责人指出,险资举牌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保险行业主流的投资行为不存在问题,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也是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弥补市场的资金短板,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问题是部分险企的做法挑战了底线,投资行为不符合监管规定。因此,符合监管规则、符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行为应予以支持,“快进快出”、与保险资金投资大方向有所背离的行为则应予以规范。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今年来看,保险机构对优秀的实体企业举牌,万科、格力、伊利、南玻等大量公司纷纷被入侵,实体企业战战兢兢。从过去的案例来看,保险机构没有经营成功实体企业的案例。如今,在部分激进险企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之时,这对诸如王石、董明珠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恒大的钱去哪了?

我觉得这个事情正好反映了恒大集团目前所遭遇的危机,恒大集团现在处在非常艰难的处境。

恒大汽车本身隶属于恒大集团,当恒大集团出现系统性的债务危机之后,恒大集团的很多业务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恒大汽车正是其中之一。在恒大汽车发展支出,恒大汽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进行新能源造车的公司,大家也非常看好恒大汽车。但事到如今,大家对恒大汽车相对比较失望,投资人们也渐渐离开了恒大汽车。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恒大债务的一项问题,虽然事情和恒大汽车有关,但却直接体现出了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恒大汽车在发展顶峰的时候,市值已经超过了6,000亿港元,但在连续的暴跌之后,恒大汽车的市值现在仅剩300多亿港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代表着投资人们对恒大汽车的信心越来越小。

二、恒大汽车需要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

在恒大汽车的母公司恒大集团应对债务问题的同时,恒大汽车连年亏损。恒大汽车在2018年正式问世,在此之后,恒大汽车每年的亏损都可以达到数10亿元,2020年更是达到了77亿元的亏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恒大集团已经无力承受恒大汽车的亏损问题。

三、恒大集团正在积极甩卖恒大汽车。

恒大集团一直在断臂求生,在巨大的债务面前,恒大集团曾经多次商讨恒大汽车的出售问题。有人表示恒大集团想要通过500亿元的价格出售恒大汽车,但因为恒大汽车本身的体量非常大,互联网造车的赛道也非常拥挤,恒大集团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买家。不管怎么样,恒大汽车的市值已经蒸发了6000多亿,大家已经不再看好恒大汽车的发展前景了。

恒大房地产业务亏损那么多,他的股价会如何走呢?

盲目的多元化发展,却没给恒大带来多少现金回报,钱投出去了,但是资金没有流回来。

地产行业一直盛行“高杠杆”运营模式,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是恒大债务危机突然爆发的主要诱因之一。与其它房地产龙头企业一样,恒大这些年业务发展也是靠疯狂拿地扩张换来的。既然是疯狂扩张拿地建房,那资金只能是从历年的利润和银行贷款来实现。

资料显示,恒大从全国各地拿到的土地面积高达293亿平方米,这些土地估值高达5273亿元。然而,光靠恒大一已之力肯定是没有这么多资金的,恒大只能向银行借贷或向外发行债券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恒大的利润率一直在10%左右,大量的钱是各种融资、借贷来的。要承担10%左右的利息,甚至更高。

受债务影响,目前恒大在各地的900多个在建楼盘,停工的大约有600多个。其次是三道融资红线的出台。本来恒大在外疯狂拿地扩张就需要大肆烧钱,三道红线出台之前恒大还可以向银行继续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

以解决现金流不足的问题。但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央行为了防范银行的金融风险,规定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对房企的负债率、现金流、净负债等有了一定的限制。这让恒大的资金流一下子就被扼住了喉咙,吞不进去又吐不出来。

如今“房住不炒”依然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国策”,越来越严的调控政策致房地产市场降温熄火,走向持续低迷。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有便是盛传的造车烧钱项目,根据恒大的数据统计,恒大汽车项目已“烧”近400亿元。

问题是,啥车也没有。不少网友不禁怀疑:这是奔着融资去的吧!由于深陷流动性危机,恒大今年以来股价已跌去八成,恒大四大核心上市公司市值累计蒸发超万亿,市值累计仅剩1504亿港元。随后又遭遇恒大财富约400亿资金爆雷事件。

全国多地恒大维权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自家员工的身影。

恒大汽车连续暴跌市值蒸发6千亿,恒大汽车还有望吗?

中国恒大发布了新的公告,据内部研究,恒大集团的净利润仅为90~105亿元,同去年相比出现了明显的降幅,约下降了30%~40%。其中恒大房地产业务亏损了40多亿元,可以看出亏损的金额是很多的,那它的股价会如何发展呢?

一、恒大爆发危机

现在的股市经常有比较大的波荡,比如说恒大的处境其实早就很岌岌可危,如今终于爆发出了危机。在2021年7月的中下旬,恒大集团就被媒体报道说,它的内部已经负债累累了,有很多资金都逾期没有偿还。这些负面新闻也让恒大集团的股价出现了集体跳水的趋势,甚至还影响到了科技版的走向,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的。这次事件与去年发生的也脱不了关系,上次也是债务危机,这次还是债务危机,它们给恒大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股市下跌和市值蒸发,更重要的是恒大的名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给投资者和众多的资本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二、恒大的股价会如何发展呢?

恒大在爆发出欠债的新闻之后,它一直在积极偿还债务,但是集团却没有能力偿还这么多的债务,所以说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在爆发了债务危机之后,恒大就一直在积极寻找新的投资者来偿还相关的债务,也希望获得大家的信任,但是大家对于它已经没有信任可言了。虽然恒大的股市走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与同期相比它的下降速度只是缓和了一点,整体还是非常让人忧心的。所以现在恒大的股价也是处于缓慢下跌的阶段,至于未来将如何发展,还要看集团究竟能不能摆脱这些负面绯闻的纠缠。

三、总结

恒大房地产业务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果真的出现破产,那么将会对中国房地产行业造成重大的动荡。小编也希望恒大房地产能够挺过这一难关之后,可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个人觉得恒大汽车没有希望了。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恒大汽车已经在今年多次主动出手,但因为恒大汽车的体量非常大,业内也普遍不再看好恒大汽车的发展,所以恒大汽车处在发展和出售的艰难处境之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个人觉得这主要跟恒大集团的整体债务问题有关,这个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恒大各个业务的战略发展。

一、我先讲一下恒大汽车的主要问题。

恒大汽车目前有两个主要问题,第1个问题是市值严重缩水的问题,第2个问题是恒大汽车的业务发展问题。关于第1个问题,恒大汽车的市值已经相交最高点蒸发了6,000亿元,业内普遍不再看好恒大汽车。关于第2个问题,恒大汽车的推进速度非常慢,已经严重落后于其他的互联网企业,毕竟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造车成功。

二、我觉得恒大汽车很难成功了。

正是因为以上两个问题,恒大汽车在业务上本身没有什么技术优势。虽然恒大汽车在早几年就已经开始发展了,但直到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做出成品车之前,恒大汽车始终没有成品车问世。与此同时,恒大汽车也在遭受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这个压力会进一步导致恒大汽车的资金出现问题。

三、恒大汽车的出路并不多。

我暂时能想到的恒大汽车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想办法把恒大汽车出售给有一定资本实力的国有企业。现在的经商环境相对比较困难,很多企业的融资渠道在进一步收紧。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很难有企业能收购恒大汽车,即便恒大汽车的估值一降再降,恒大汽车的天量市值依然会成为恒大汽车出售的最大阻碍,这也是摆在恒大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jxtjd.com/yinxing_xinyongka/398640.html

上一篇:如果战争股票
下一篇:妖精形股票
相关文章